当前位置:首页 > 挖矿 > 何与元新纪众不C格市场年V同加密局为

何与元新纪众不C格市场年V同加密局为

2025-09-14 16:09:18 [访谈] 来源:币投时空

作为一名在加密货币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手,我不得不说2025年的市场氛围确实让人耳目一新。记得去年这个时候,市场还是一片观望情绪,而如今,短短半年内加密企业就已经完成了超过100笔并购交易,融资总额突破160亿美元大关。这让我想起了2017年的狂热,但明显这次的"繁荣"要理性得多。

监管的春天来了

说实话,这次市场的回暖最让我欣慰的是监管环境的改善。还记得2023年SEC那场"加密大扫荡"吗?多少项目方被吓得魂飞魄散。现在好了,《天才法案》和《清晰法案》的推进就像给行业打了一剂强心针。上个月参加怀俄明州区块链研讨会时,看到政府代表们认真讨论监管框架的样子,我这心里别提多踏实了。

不过话说回来,政策窗口期其实很有限。按照美国政治周期,2026年中期选举前这段时间就是立法黄金期。咱们DeFi教育基金那边已经在加班加点准备法案草案了,生怕错过这班车。

投资风向变了

现在的投资人可精明了,早就不是当年那个"白皮书+名人站台"就能忽悠到钱的时代了。我最近看项目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:大约三分之一的资金流向了永续合约、预测市场这些"原教旨主义"的DeFi项目,而另外三分之二则投向了RWA、ETF这些更"传统"的领域。

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Circle的IPO案例。6月5日上市时31美元的发行价,一个月就飙到233美元。要知道,这可是家做稳定币的公司啊!放在三年前,投资人怕是看都不会看一眼。现在倒好,449.8亿美元的市值,比特斯拉刚上市时还高。

并购潮中的"大鱼吃小鱼"

Robinhood收购Bitstamp这桩买卖特别有意思。还记得2018年那会儿,传统金融机构对加密货币避之不及。现在呢?Robinhood不仅收购交易所,还在二季度实现了1.6亿美元的加密业务收入,同比增长98%。这转变简直让人瞠目结舌。

不过说实话,现在的并购市场也内卷得厉害。我有个做RWA的朋友,去年估值还只有5亿美元,今年Securitize一笔4亿美元的融资就把他甩开几条街。看来没点真本事,在这个市场还真混不下去。

AI遇上区块链,故事才刚刚开始

要说最让我兴奋的,还得是AI和区块链的跨界融合。Worldcoin那个虹膜认证系统就很有想法,解决了AI Agent身份验证的老大难问题。Sahara AI和Sentient这些去中心化AI平台更是在挑战传统AI巨头的地位。

不过说实在的,这个领域现在还处在"讲故事"阶段。我见过不少项目,技术白皮书写得天花乱坠,实际落地却遥遥无期。但话说回来,当年DeFi刚出来时不也这样吗?现在不照样改变了整个金融生态。

稳定币的"逆袭"

谁能想到,曾经被视作"无聊"的稳定币,现在成了行业增长最快的板块。USDC第一季度收入暴涨58.6%,PayPal、Visa这些支付巨头都开始布局稳定币业务。最近Robinhood和Arbitrum的合作更是让普通用户也能轻松交易USDC。

我认识的一个分析师朋友甚至预言,照这个增速下去,十年内稳定币的交易量可能超过Visa。虽然听着有点夸张,但看看Circle的财报,你还真不能说这是天方夜谭。

(责任编辑:战略)

推荐文章
  • 香港Web3.0协会为特首施政报告献策:四把钥匙开启数字金融未来

    香港Web3.0协会为特首施政报告献策:四把钥匙开启数字金融未来 在香港这座国际金融中心迎来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时刻,2023年特首施政报告公开征集意见的窗口期显得尤为重要。作为深耕数字经济领域的观察者,我注意到香港Web3.0协会这次提出的建议可谓切中要害,既展现了行业的前瞻性,又体现了务实精神。区块链基建:要"快"更要"稳"提起Web3.0,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区块链。但说实话,现有的公链就像是一条条还没完全修好的高速公路——车速上不去、收费站不统一、时不时还有安... ...[详细]
  • 11月7日数字货币行情解析:警惕回调风险,稳健操作为宜

    11月7日数字货币行情解析:警惕回调风险,稳健操作为宜 昨晚的行情真是让人捏把汗啊!价格好不容易爬到1916这个位置,结果就像爬坡累了一样,没站稳就滑下来了。现在在1890附近徘徊,感觉市场情绪有点纠结。从技术指标来看,1小时图上布林带就像个慢慢收紧的钱包口子,价格虽然还在中轨上方,但是MACD的空头力量正在悄悄积累,KDJ也像个叛逆少年一样往下拐。再看4小时图,价格被上轨压着,MACD的多头力量像是泄了气的皮球,KDJ指标也开始转头向下。说实话,作为... ...[详细]
  • 比特币短线交易观察:抓住这一小时的关键窗口

    比特币短线交易观察:抓住这一小时的关键窗口 朋友们,今天比特币的走势真是让人又爱又恨!10月20日这个时间节点,我们正站在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。从小时图来看,价格刚好卡在日线阻力位附近,这个位置就像走钢丝的人站在悬崖边,下一步怎么走都充满变数。说实话,目前这个位置太微妙了。从底部形态来看,空头似乎已经蓄势待发。我个人认为,27312这个位置可能是接下来值得关注的重要目标位。不过话说回来,市场永远充满惊喜,要随时做好应对变化的准备。让我分享一个... ...[详细]
  • 比特币绝地反击:30000美元大关近在咫尺?

    比特币绝地反击:30000美元大关近在咫尺? 不得不说,比特币这周的表现真让人眼前一亮!就在前几天,市场还在担心它会继续下探,没想到转眼间就上演了一场漂亮的"V型反转"。作为一个在加密货币市场摸爬滚打多年的老韭菜,我明显感觉到市场情绪正在悄然转变。记得上周这个时候,交易群里还一片哀嚎,大家都在讨论25000美元能不能守住。没想到短短几天,比特币就像打了鸡血一样,一路高歌猛进,转眼间就逼近了29000美元。这种势头的确让我想起2021年牛市前的... ...[详细]
  • 链游市场周观察:交易回暖背后的新机遇与挑战

    链游市场周观察:交易回暖背后的新机遇与挑战 各位游戏爱好者们,又到了每周盘点链游市场动态的时候了。这周的数据有点意思——虽然新玩家数量下降了4.2%,但整体交易量却逆势上涨15.4%,这个"冰火两重天"的市场表现值得玩味。作为一个长期观察区块链游戏行业的从业者,我注意到这种分化往往预示着市场正在经历结构性调整。市场数据:寒冬中的一丝暖意根据最新链上数据,本周活跃游戏数量增加了12款,总市值也从上周的低点回升了2%。说实话,在当前整体加密市场... ...[详细]
  • 市场观察手记:比特币与以太坊的震荡困局

    市场观察手记:比特币与以太坊的震荡困局 今早的市场走势真是让人哭笑不得。比特币和以太坊都出现了短暂的上冲,就像个没吃饱饭的运动员,刚起跑就腿软了。这种力不从心的表现,让我更加确信目前的市场依然处于下行通道中。具体到操作层面,以太坊在1590美元附近就是个不错的做空点位。这个位置就像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,每次触及都会引发卖压。目标位可以先看1550-1540区间,如果市场情绪继续恶化,1520下方也不是没有可能。至于比特币,29300美元附... ...[详细]
  • 以太坊惊魂记:从2080到1940的过山车行情,我们该如何应对?

    以太坊惊魂记:从2080到1940的过山车行情,我们该如何应对? 老天爷!这两天的以太坊行情简直比坐过山车还刺激。昨天刚见着2080的反弹高点,转眼就被打到1940,这哪是交易啊,分明就是在玩心跳。作为一个在币圈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手,我得说这样的行情虽然够刺激,但也是赚钱的好机会。行情复盘:多空双杀的战场记得昨天早上,我看着以太坊从2035支撑位反弹到2090,那叫一个漂亮。但好景不长,很快就被打回原形,一路跌到1940附近。这种走势,让我想起去年那波大回调前的场... ...[详细]
  • 惊人发现:在韩美国人竟成加密富豪,人均持币超500万美元

    惊人发现:在韩美国人竟成加密富豪,人均持币超500万美元 作为一个长期关注加密货币市场的观察者,最近看到的一个数据着实让我震惊。链上分析公司CryptoQuant的CEO Ki Young Ju在推特上披露了一组令人瞠目结舌的数字:在韩国生活的美国公民和企业,去年向IRS申报的海外加密货币资产总额高达131万亿韩元!我仔细算了一下,换算成美元这相当于人均持币约570万美元。要知道,这个数字可不是什么机构的投资组合,而是个人申报的平均值。这让我不禁想起去年... ...[详细]
  • 神秘巨鲸大举买入SHIB,柴犬币或将迎来暴涨行情?

    神秘巨鲸大举买入SHIB,柴犬币或将迎来暴涨行情? 这两天加密货币圈里有个消息特别引人注目:一条"鲸鱼"在短短24小时内狂扫600万美元的柴犬币!说实话,当我看到这个数字时,差点把咖啡喷在键盘上。根据区块链分析平台Whale Alert的监测数据,这位神秘买家一口气从Gemini交易所购入了7084.1亿枚SHIB。这可不是小打小闹,而是真金白银的豪赌。更耐人寻味的是,这已经不是近期第一次出现大额交易了。就在上周,另一位巨鲸玩家一次性转移了4.67... ...[详细]
  • Meme币:一场互联网狂欢背后的金融革命

    Meme币:一场互联网狂欢背后的金融革命 说实话,我第一次听说狗狗币的时候,还以为是个愚人节玩笑。谁能想到这些源自网络段子的数字货币,如今竟能在金融市场掀起惊涛骇浪?就像当年比特币刚出现时没人当回事一样,Meme币正在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书写着加密货币的新篇章。记得2021年那会儿,马斯克一条"狗狗币是人民的货币"的推文,直接让这只"柴犬"的价格坐上了火箭。这种现象级的传播速度,正是Meme币最迷人的特质——它们是互联网文化的产物,天生就懂得... ...[详细]